广东省专插本考试《生态学基础》历年真题
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生态学基础》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第一次
A.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B.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量的数量关系
C.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D.描述了一个受到人造化学品危害的悲惨世界
2.作为边缘种的栖息地,一般情况下,在廊道中见不到
A.外来物 B.濒危种
C.一般种 D.多生境种
3.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不再追求
A.到大自然去
B.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情结
C.身体享乐
D.使自己在融入自然的过程中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
4.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大部分草地,以及许多栽培农作物的耕地,其年净初级生产力通常为
A.2000-3500g/(m2·a) B.1000-2000g(m2·a)
C.250-1000g/(m2·a) D.0-250g(m2·a)
5. 生态系统中含氮有机物的转化和分解的过程不包括
A. 氨化作用 B.固氮作用
C.硝化作用 D.反硝化作用
6. 下列不适应荒漠区生长的生活型是
A. 荒漠灌木及半灌木 B.肉质植物
C.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 D.乔木
7. 广义的捕食关系不包括
A. 食草动物吃绿色植物
B. 食肉动物捕杀其他动物
C. 蚊子叮人吸血
D. 寄生昆虫产卵在其他昆虫体内,孵化后幼虫以寄主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
8. 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传递
A. 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9. 一些植物为了传授花粉,会散发出香味。香味物质包括
A. 类胡萝卜素
B. 叶黄素
C. 叶绿素
D. 单萜化合物
10. 土壤退化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黄土高原
D. 东北地区
11. 在种群的Logistic增长模型dN/dt=rN(1-N/K)中,当种群增长率dN/dt达到最大值时的N值为
A. K
B. K/2
C. K/3
D. K/4
12. 影响植物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
A. 低温
B. 高湿
C. 强光
D. 充足的氧气
13. 群落生态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A. 动物顶极
B. 土壤顶极
C. 地形顶极
D. 气候顶极
14. 下列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植被特征的生物群落是
A. 热带雨林
B. 北方针叶林
C. 温带草原
D. 红树林
15. 生物的个体发育以及植物群落的演替,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会颠倒。这种自我调控机制属于
A. 程序调控
B. 随动调控
C. 最优调控
D. 稳态调控
16.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种学说认为,认为现在面临的生存危机是因为人类过分地掠夺自然来发展经济,解决危机的办法只有把经济退回去,放弃工业,退回到农耕时代,甚至采集狩猎时代。这种学说属于
A. 倒退论
B. 生态人文论
C. 人类中心论
D. 人与自然协调论
17. 一些动物和人见到鲜美的食物时会情不自禁地分泌唾液,这种行为模式属于
A. 趋性
B. 学习行为
C. 向性
D. 反射行为
18.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在追求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和影响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生态旅游追求
A. 价格导向
B. 享乐
C. 价值导向
D. 利润最大化
19.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认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
A. 生活型
B. 生态型
C. 生态位
D. 生境
20. 一些低等动物如蚯蚓和海星等受伤后,器官具有再生能力,这种稳态调控机制属于
A. 个体水平
B. 种群水平
C. 群落水平
D. 生态系统水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1.种群的年龄锥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稳定型三种类型。
22.根据物质参与循环时的形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水循环三种类型。
23.高等植物通过气体挥发、根系分泌、________、_______等途径释放化感物质,影响其邻近植物的生长发育。
24.竞争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两大类。香桃木属植物释放酚类化合物,抑制亚麻的生长,这属于_________竞争;而把双小核草覆虫和袋状草覆虫放在一起培养时,共存中两种草覆虫的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时的水平,这属于_______竞争。
25.表现型是个体表现的可见性状,是______和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
26.植被在陆地上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以及两者的结合状况。
27.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是指生产者把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能的过程,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一次能量固定。
28.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库,可分为贮存库和交换库两大类。生物成分一般__________库,非生物成分则属于_______库。
29.等级理论认为,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______和_______尺度。
30.生物的表现型适应主要体现在个体水平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生理等。
31.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及其_______相互关系的学科。
32.复合种群是指空间上________,功能上__________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斑块系统。
33.可持续发展包含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____、_____、可持续消费、公众参与、科学技术进步等领域的内容。
34.自然种群具有3个基本特征;①_____,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②______,指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③遗传特征。
35.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 把群落中的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_________、地上芽植物、隐芽植物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请简述土壤微生物的重要性。
3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生态因子分为哪五大类?
38.外来种入侵会带来哪些危害?
39.捕食作用对调节猎物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40.臭氧层破坏有哪些危害性影响?
41.什么是斑块?根据斑块的起源,可将斑块分为哪些类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地球上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请阐述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请阐述温室效应的概念、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公共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到国际议程的著作是
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人类环境宣言 D.我们共同的未来
2.我国发送石漠化的地区主要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土高原 D.华北地区
3.很多重金属对生物有显著毒性,引起日本水俣病的重金属元素是
A.镉 B.汞
C.铅 D.铬
4.下列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岩石圈的上层 B.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5.植物春化作用的主要因子是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氧气
6.在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rN(1-N/K)中,当种群增长率dN/dt为最大值时的N值是
A.K B.K/2
C.K/3 D.K/4
7.大马哈鱼平时生活在海洋中,在生殖季节却要成群结队洄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的
A.综合作用 B.主导因子作用
C.阶段性作用 D.补偿作用
8.下列属于r-策略者特征的是
A.幼年成活率高 B.发育缓慢
C.体型小 D.寿命长
9.由东亚飞蝗引起的蝗灾属于
A.年波动 B.季节性消长
C.生态入侵 D.种群爆发
10.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从弃耕地上开始的演替 B.从10米深的湖底开始的演替
C.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演替 D.从火山熔岩基质上开始的演替
11.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气候顶级 B.动物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12.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星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成为
A.稀有种 B.偶见种
C.伴生种 D.优势种
13.下列属于不完全循环的是
A.氮循环 B.磷循环
C.水循环 D.碳循环
14.群落的镶嵌性在群落外貌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结构属于群落的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5.下列有关营养级的叙述,表达错误的是
A.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自然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很少有超过六级的
C.营养级的能量锥体一定是金字塔形的
D.营养级的生物量锥体一定是金字塔型的
1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生存者的是
A.紫菜 B.草鱼
C.蚯蚓 D.草菇
17.下列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 B.冻原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
18.洋葱与食用甜菜种在一起能相互促进生长,它们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19.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的大理石墓碑以及建筑装饰材料表面腐蚀非常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霜冻的作用 B.风蚀的作用
C.紫外线的照射 D.酸雨的作用
20.自然界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
A.自然资源 B.矿产资源
C.可再生资源 D.生物资源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录创造了条件。
22.按环境的主题划分,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半人工环境和人工环境三大类。
23.熊猫的生态幅比麻雀的窄。
24.生态因子的不足或过多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具有限制性作用。
25.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种群的最终产量总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26.指数增长模型适用于描述与密度有关的种群离散增长。
27.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是生物趋同适应的结果。
28.生物群落保持养分的能力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减弱。
29.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茎杆粗短、页面缩小、毛绒发达主要是低压所致。
3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小。
31.稳定的环境对K-选择的物种是有利的。
32.在群落结构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到重要作用。
33.华氏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
34.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不包括有机物。
35.林德曼效率是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36.无脊椎动物的生长效率通常低于内温性脊椎动物。
37.稀树草原属于温带草原。
38.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红树植物具有耐盐性。
39.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牍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观生态学有别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特点。
40.太阳辐射能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能源来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 、淡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
42.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为 ;这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为 。
43.主要的温室气体有 和 等。
44.世界的森林类型依据气候带主要划分为: 、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
45.一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释放某种物质,会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这种现象在生态学里被称为 ;其产生作用的这种物质被称为 。
46.陆地生态系统群落的水平地带性分布通常可分为 和 两种。
47.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全部生产量称为 ;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剩下可用于生长和生殖的部分,称为 。
48.植物的生态型可分为 、 和土壤生态型三种。
49.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 ;能力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形成的转移运动状态,称为 。
50.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 、 和均匀型三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种群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52.请简述以水分子为主导因子的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类型。
53.请举例说明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54.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类型和保护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十多年来化肥的使用对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破坏了全球氮循环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请论述工业氮肥的大量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56.人工营造的马尾松纯林容易遭受松毛虫的毁灭性危害,而天然林却很少发生此类危害。请以该现象为例,陈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应用其理论阐述生态系统复杂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C 5.A
6.B 7.C 8.C 9.D 10.A
11.A 12.D 13.B 14.B 15.D
16.A 17.A 18.B 19.D 20.A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
42.基础生态学、他感物质
43.二氧化碳(CO2)、甲烷(CH4)
44.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5.他感作用、他感物质
46.经纬地带性分布、纬度地带性分布
47.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
48.气候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49.库、流(通)
50.随机型、成群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1)数量特征,描述个体数量变化。(1分)
(2)空间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生活空间格局(2分)
(3)遗传特征,种群内个体相互交配,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是个基因库。(2分)
52.以水分子为主导因子的陆生植物可分为湿升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每答对一种给1分,满分5分)
53.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度区域。(2分)在群落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增加,一些种的密度增大,这种趋势称为边缘效应。(2分)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夹带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的种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1分)
54.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1分)其价值可分为直接价值(1分)和间接价值(1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为就地保护(1分)与迁地保护。(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工业氮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全球氮循环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1)污染水体。水体硝酸盐()含量过高是危险的,由于的溶解性极高,一部分随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未被吸收的氮肥可随着农舔流入池塘、河流、湖泊、港湾,与磷共同作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天然水体的生态平衡。水体富营养化可导致一些水生物死亡和灭绝,降低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使用价值,破坏自然景观。(2分)
(2)加速全球气温升高。农田土壤中未被植物吸收的,在土壤缺氧时,通过反硝化作用可产生N20,导致温室效应。(2分)
(3)破坏臭氧层。进入同温层的N2O还能破坏臭氧,形成臭氧层空洞,造成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对人体和其他地面生物造成伤害。(2分)
(4)降低土壤质量。工业氮肥的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土壤板结,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酸化和肥力下降,突然生物多样性降低。过多的NO3-和NO2-可在蔬菜和水果中残留,是其品质下降。(2分)
(5)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工业氮肥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空气污染,也可形成酸雨,对生物和材料产生巨大影响。(2分)
56.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将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依此传递,所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2分)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2分)一般来说,食物链越长,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稳定性越高;食物链越短,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越低,容易发生较大的波动,甚至毁灭。(2分)人造马尾松纯林因林种单一,食物链短,营养结构简单,缺少钟间竞争;也不能为松毛虫的天敌如鸟类提供食物条件,一旦发生毛虫危害,由于缺少制约毛虫种群数量急剧增加的机制,容易使马尾松遭受到毁灭性的危害。(2分)天然林由于植物种类比较丰富,食物链长,营养结构复杂,中间竞争激烈,松毛虫难以形成较大的种群;另外,天然林还能为松毛虫的天地如鸟类提供食物条件,因此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因受到种间竞争和天地捕食等机制制约,其中群数量不会过大,不会对天然林产生较大危害。(2分)
广东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公共课)试题
广东插本网http://www.gdcbw.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提出最小因子定律的学者是
A.谢尔福德 B.李比西
C.奥德姆 D.坦斯利
2.动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夏眠 B.冬眠
C.迁入 D.昼伏夜出
3.任何生物生存都有自己适应的温度范围,只能生活在冰点温度附近的生物属于
A.恒温性 B.广温性
C.冷狭温性 D.暖狭温性
4.水生植物
A.通气系统发达,弹性较弱 B.通气系统发达,弹性较强
C.通气系统不发达,弹性较弱 D.通气系统不发达,弹性较强
5.下列选项中,能称为种群的是
A.鱼塘里所有的鱼 B.鱼塘里所有的鲩鱼
C.鱼塘里所有的生物 D.鱼塘里所有的动植物
6.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 Noen中,当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时的,值是
A.r=0 B.r=l
C.r>0 D.r<0
7.下列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属于原始合作的是
A.稻田养鸭 B.苔藓附生在树干上
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形成根瘤 D.松树和真菌形成菌根
8.群落中的不同物种或类群出现在同一地段的不同高度,这种现象称为群落的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9.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该物种的特化程度
A.越大 B.越小
C.无变化 D.不确定
10.木棉树的生活型为
A.地上芽植物 B.地面芽植物
C.高位芽植物 D.隐芽植物
11.下列辅助能中,属于间接工业辅助能的是
A.石油 B.煤
C.化肥 D.天然气
12.某生态系统有五个种群,其生物量为A.57 kg; B.400 kg; C.320kg; D.2000kg;E.18760kg。这五个种群食物链关系可能是
A. E→D→C→B→A B.E→D, C→B,A
C. E→D→G,B→A D.E→D→C→B,A
13.氮循环属于
A.气相型循环 B.沉积型循环
C.水循环 D.生物循环
14.Pt、At与Ct分别代表某一营养级的生产量、同化量与摄食量,下列选项中属于营养级之间生态效率的是
A.Pt /At B.Pt / Ct
C.At /Ct D.Pt+1 / Pt
15.生态系统中从低位营养级到高位营养级间生物量的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金字塔的形式,这是因为
A.草食动物的生物量要比肉食动物的生物量少
B.分解者不断地将能量释放到环境中
C.生产者的数量必定多余消费者的数量
D.被捕(采)食者的生物量要多余它的捕(采)食者
16.下列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农田 B.草原
C.大棚 D.果园
17.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特征的叙述,表达错误的是
A.生态平衡是一种静态平衡
B.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平衡
C.生态系统各组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状态
D.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
18.下列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属于生态效益指标的是
A.森林覆盖率 B.资金利润率
C.人均肉、蛋、奶占有量 D.人均粮食占有量
19.形成酸雨最主要的气体是
A.氟氯烃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氯气
20.既是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又是畜牧业重要基地的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2.对主要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较宽的生物,其分布范围一般也较广。
23.实际生态位就是指某种生物在受其它生物限制的条件下所占据的生态位。
24.地形通过温度、水分和土壤等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这是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
25.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26.种群内的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相等时,种群表现为均匀分布。
27.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
28.种群内不同年龄级的个体数目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构成种群的年龄结构。
29.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上所有植物种群的集合。
30.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称为密度。
31.地形和土壤条件的不均匀性,引起植物在群落中的镶嵌分布,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2.地球上任何地段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群落。
33.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都是单向的。
34.食物链越长,固定在有机体内的能量散失到环境中的越多。
35.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成分功能之和。
36.植物固定太阳能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37.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
38.鱼塘生态系统中,水体是磷的储存库,浮游生物是磷的交换库。
39.酸雨是pH <7的降雨。
40.甲烷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生态学是研究____和___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2.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依次为个体、种群、____和____。
43.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差异,植物可以划分为____植物、____植物和耐阴植物。
44.土壤是由固体、____和 所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
45.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称为____增长模型,与密度相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称为
增长模型。
46.种间的负相互作用主要有____、____和寄生。
47.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___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植物种称为____种。
48.反馈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调控机制。____反馈控制可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____反馈
控制可使生态系统偏离加剧。
49.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两种主要营养元素是 和 。
50.保护生物多样性两种主要形式是____保护和 保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请举例说明植物的三种生态型。
52.请简述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53.什么是生态位?请简述生态位和竞争的关系。
54.请简述生物小循环及其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试述温室效应的后果及其应对措施。
56.试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控途径。
广东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广东插本网http://www.gdcbw.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C 4.B 5.B
6.A 7.A 8.A 9.B 10. C
11.C 12.C 13.A 14.D 15.D
16.B 17.A 18.A 19.C 20.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 22.√ 23. √ 24.× 25.√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35 ×
36.× 37.√ 38. √ 39.× 4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生物,环境
42.群落,生态系统
43.阳生,阴生
44.气体,液体
45.指数,逻辑斯蒂
46.竞争,捕食
47.优势,偶见
48.负,正
49.氮,磷
50.迁地,就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气候生态型,如早稻与晚稻;(2分)土壤生态型,如小麦的耐肥品种与耐瘠品种;(2分)生物生态型,如玉米的感病与抗病品种。(1分)
52.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搞,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扩散能力差,竞争能力强,种群密度稳定,常保持在K水平。(每答对1个特点给1分,满分5分)
5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3分)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刺激,竞争的结果导致生态位的分离。(2分)
54.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产者的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分解为无机物,再次为生产者吸收利用。(2分)其特点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温室效应的主要后果是导致全球变暖,使得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和生态系统会随之消失;(2分)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包括气温、降雨量和极端气候模式的改变;(2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深刻的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区域分布受到影响,部分物种消亡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下降。(2分) 应对措施:关键在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分)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2分)
56.(l)扩源。扩大绿色植被的面积,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如: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3分)
(2)强库。加强植物库与动物库的储存能,强化库的转化效率,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如:选育和配置高产优质的种养品种,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灌溉等提高农作物产量。(3分)
(3)截流。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地截留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如:利用作物桔梗和牲畜便产生沼气等。(2分)
(4)减耗。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如;开发节能灶,节水灌溉,减少水土流失等。(2分)
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求)
1. 认识和处理生态危机的着重点应放在
A. 生态系统水平 B. 群落水平
C. 种群水平 D. 分子水平
2. 下列属于按栖息地划分的生态学分支学科是
A. 群落生态学 B. 森林生态学
C. 地理生态学 D. 景观生态学
3.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
A. 地上芽植物 B. 地面芽植物
C. 高位芽植物 D. 隐芽植物
4. 马尾松与菊花属于不同的
A. 气候生态型 B. 土壤生态型
C. 生物生态型 D. 生活型
5.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阴坡环境的特点是
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 温度较高,相对温度较大
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6. 导致生态位发生分化的种间关系是
A. 捕食 B. 寄生
C. 竞争 D. 互利共生
7. 当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时
A. 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 B.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食物将不再是限制因素 D.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8. 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减少误差,样方法取榉的关键是
A. 等距取样 B. 随机取样
C. 顺序取样 D. 分类取样
9.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这个群落的
A. 多度 B. 盖度
C. 频度 D. 丰富度
10. 引起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温度和食物 B. 温度和光照
C. 湿度和温度 D. 光照和食物
11. 从裸露的岩石表面开始的原生演替,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A. 木本群落 B. 草本群落
C. 苔藓群落 D. 地衣群落
12. 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是
A. 热带 B. 亚热带
C. 温带 D. 寒温带
13. 划分食物链营养级的依据是
A. 生物个体的大小 B. 生物量的多少
C. 生物的食性 D. 生物的种类
14. 在高纬度地区,大多数鸟类(包括部分家禽)在春天进入繁殖期。在这里鸟类感受的信息是
A. 食物 B. 光照强度
C. 温度 D. 日照时数
15. 原始热带雨林不会出现昆虫爆发的现象,而人工马尾松林却常常发现被松毛虫毁灭,这是因为
A. 热带雨林中生物组成结构复杂,系统稳定性高
B. 热带雨林中没有裸子植物
C. 松毛虫只吃马尾松
D. 热带雨林中没有适宜昆虫生长环境
16. 下列属于自然辅助能的是
A. 人力 B. 潮汐能
C. 太阳能 D. 畜力
17. 下列不会影响生态平衡的是
A. 森林砍伐 B. 生活入侵
C. 猎杀野生物 D. 退耕还林
18. 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A. 湖泊污染→鱼类死亡→更严重的污染
B. 温度下降→动物皮肤收缩→减少热量散发
C. 草原上兔子增加→草量减少→兔子减少
D. 稻田中田鼠增加→粮食减少→田鼠减少
19. 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层次是
A. 基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物群落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20. 在稻田中养鱼,这种加环属于
A. 复合环 B. 减耗环
C. 增益环 D. 生产环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 温度的三基点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22. 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属于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23.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24. 种群既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5. 动物之间常因争夺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激烈竞争。
26. 当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生态因子不再对该种群产生影响。
27.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量重要的因素。
28.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9.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该物种的特化程度就越高。
30. 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缺少了分解者,很快就会崩溃。
31. 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32.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33. 食物链是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也能传递一定的信息。
34.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35. 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调节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6.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解者产生的SO2太多
3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8. 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具有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9. 生物入侵增加了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生物进化。
40. 人类大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林德曼针生态学研究由 分析带入 分析。
42. 环境按性质划分,可分为 环境、半自然环境和 环境三类。
43. 根据对环境湿度适应性的不同,陆生植物可分为 植物、 植物和旱生植物三类。
44. 要调查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鹦鹉种群的大小,通常采用 法;而对稻田中三化螟幼虫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 法。
45. 根据种群的产 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此外,这种结构还与种群的产 结构共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46.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结构和 结构。
47. 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生物争夺同一资源,一般分为 性竞争和 性竞争两种形式。
48. 在各种自然生态系统中,陆地生态系统以 食物链为主,海洋生态系统以
食物链为主。
49. 生产者、 和 共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50.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 ;此外,另一重要措施为
保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 在热带地区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要经历哪些阶段?
52. 请举例说明环境容纳量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53. 请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哪些信息类型?
54. 请简述贝格曼规律和阿论规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 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56. 请论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A 2. B 3. D 4. D 5.D
6. C 7. A 8. B 9. D 10. D
11. D 12. C 13. C 14. D 15. A
16. B 17. D 18. A 19. D 20. A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定性,定量 42. 自然,人工 43. 湿生、中生
44. 标志重捕,样方 45. 年龄,性别 46. 水平,垂直
47. 干涉,利用 48. 腐生,捕食 49. 消费者,分解者
50. 自然保护区,迁地(易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 答对其中任意5项就给满分
漂浮植物阶段、(1分)沉水植物阶段、(1分)浮叶根生植物阶段、(1分)挺水植物阶段、(1分)湿生植物阶段(1分)木本植物阶段。(1分)
52. 环境容纳量是指某个生物种群在某一环境里所能稳定维持的最大数量,例如,某个草场养羊时的最大载畜量。(2分)环境容纳量是我们开发利用资源依据,例如,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一般应将其种群的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3分)
53. 物理信息中,如光照强度变化、发出声音等;(2分)化学信息,如散发体味、分泌化感物质等;(1分)营养信息,如草原返青;(1分)行为信息,如蜜蜂舞蹈。(1分)
54. 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为贝格曼规律(Bergmann’ S rule)。(3分)然而,寒冷地区内温动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却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阿伦规律(Allen’ S rule)(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1)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2分)
(2)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2分)
(3)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减少养分和水分的制约;(2分)
(4)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2分)
(5)适当阐述。(2分)
56.(1)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3分)
(2)间接价值: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3分)
(3)潜在价值:能为后对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2分)
(4)适当阐述。(2分)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基础
本试卷共4页,5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答题卡上选择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案。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并注明题号和小题号: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是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有机化合物
2.下列食物链中属于混合食物链的是
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人
B.水稻→人
C.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
D.稻草→蘑菇→人
3.群落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4.下列属于自然辅助能的是
A.汽油 B.太阳能
C.潮汐作用 D.人力
5.下列特征中不是被食动物(猎物)对捕食者防御作用的是
A.伪装 B.搏斗
C.产生毒素 D.长刺
6.在一棵树上,生活着蚂蚁、细菌、真菌、地衣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7.以下各种因素中不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A.气候条件的突变 B.灾害性病虫害的突然爆发
C.环境污染 D.生物种间的化感作用
8.鼎湖山和白云山生长着相似的生物群落,这是因为两地
A.都处于相同的纬度 B.都是旅游风景区
C.具有相似的气候条件 D.都是山地
9.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60个样方中,则6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A.多度 B.盖度
C.频度 D.重要值
10.划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依据是
A.生物个体的大小 B.生物量的多少
C.生物的食性 D.生物的种类
1 1.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生态金字塔,不可能出现倒金字塔现象的是
A.能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数量金字塔 D.营养金字塔
12.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传递转化时,通常平均的损失率是
A.10% B.20%
C.80% D.90%
13.某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分泌的次生代谢物,抑制或促进另外一种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A.化感作用 B.拮抗作用
C.排毒作用 D.抑制作用
14.在稻田内养鱼,所引入的鱼属于下列“加环”中的
A.生产环 B.减耗环
C.增益 D.复合环
15.下列种间关系中属于互利共生的是
A.鸟与树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 D.青蛙与水稻
16.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7.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 8.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逆行演替
1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主要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温带
20.在群落演替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
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凡是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态系统,都不能称为生态农业。
22.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但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有序性却不断提高。
23.食物链越长,固定在有机体内的能量散失到环境的部分就越多。
24.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必须按照人类生产的目的投入大量的营养物质,违反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
25.由于各地的环境条件不同,演替的顶极群落不一定都是森林群落。
26.由于有了人类的调控作用,所以农业生态系统无论是总生产还是净生产都要比自然生态系统高。
27.各种替代农业由于克服了集约化农业的弊端,生产力普遍较高。
28.自然农业强调与自然合作而不是要改变自然和征服自然。
29.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可以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初级产品转变成为人类能利用的产品。
30.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太阳辐射和地形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31.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32.如果人类不对大型捕食动物加以捕杀,往往会导致小型动物的灭绝。
33.两个对资源利用完全相同的物种,当资源不足时,这两个物种不可能长期共存。
34.一个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必须是建立在可更新资源的基础上。
35.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是反映各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良好指示者。
36.增加植物体表面与空气的接触是寒冷地区植物的特征之一。
37.生态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是生物趋异适应的结果。
38.限制因子是指含量最低,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限制作用的因子。
39.一般说来,寄生者与寄主长期伴生以后,其对寄主的有害作用倾向于加强。
40.具有物质和能量的大量输入输出,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
被,这三个区分别是 、干旱区和 。
42.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 、草本层和 四个层次。
43.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 污染源和 污染源。
44.种群的数量调节有 和 两类因素?
45.次生演替的发生必须具备 和 两个条件。
46.20世纪30年代前后,生态学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四个学派,它们是:英美学派、法瑞学派、 和 。
47.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体现在形态结构适应、 适应和 适应三个方面。
48.水循环主要包括降雨、 和 三个环节。
49.一个生态系统要获得较高的生产力,它的能量流通渠道要 ,流量要 。
50.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物质流、 和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有哪些?
52.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53.说出种间相互作用的九种类型。
54.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为什么是有限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论述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变化。
56.论述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五大生态难题及其解决途径。
2010年广东省专插本考试《基础生态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D 3、B 4、C 5、B
6、B 7、D 8、C 9、C 10、C
11、A 12、D 13、A 14、D 15、B
16、B 17、D 18、B 19、B 20、D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湿润区、荒漠区
42、灌木层、地被层
43、农业、生活
44、密度制约、非密度制约
45、土壤、繁殖体
46、北欧学派、俄国学派
47、行为、生理
48、蒸发、径流
49、畅通、大
50、能量流、信息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在个体水平上,通过正负反馈,使得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1分)在种群水平上,通过密度制约维持稳定的种群大小。(1分)在群落水平上,生物之间通过种间关系,调节彼此间的种群数量和对比关系,(1分)在生态系统的水平上,交错的群落关系,生态位的分化,严格的食物链量比关系等,都对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起着积极作用(2分)
52、答案要点:经纬度、海拔高度、局部地形(坡度坡向)(每答对一点给2分,全对总共5分)。
53、直接干涉型竞争、(0.5分)资源利用型竞争、(0.5分)扑食、(0.5分)寄生、(0.5分)偏害、(0.5分)偏利、(0.5分)原始协作、(0.5分)互利共生、(0.5分)中性作用。(1分)
54、食物链中的营养级都是有限的,自然界中很难有超过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1分)这是因为,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大量的损耗;(2分)到第5个营养级时。所剩余的能量已不足再养活一个生物种群了。(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群落的演替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箭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经过长期不断的
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1)群落中生物种类随演替而变换,r-型生物大多被K-型生物所替代:生物
落内部结构的分层现象更加明显;群落的食物链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形成
(2)群落总生物量随演替而增多,同时自养者和异养者的呼吸消耗岜不断增自
生产量,在群落演替的前期较多.后期较少甚至等于零,但生物现存量以预(2分)
(3)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中产生的可溶性物质如糖、氨基酸等不断聚集,并产生各种次生 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生物种间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分)
(4)营养物质N、P、K、Ca等的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随演替而增大,使生态系统保持养分的能力增强。(2分)
(5)出于物种的多样性、物质循环的封闭性和各种化学物质调节作用的加强,使群落的稳定性随演替而提高。(2分)
56、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五大生态难题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紧张、粮食小足和人口剧增。(2分)具体的解决途径包括:(1)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2分)(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3)加强工艺创新,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2分)(4)加强国际合作,减缓全球变化。(2分)
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基础
本试卷共4页,5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答题卡上选择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案。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并注明题号和小题号: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学者是
A.坦斯利 B.海克尔 C.勒特 D.林德曼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小麦
3.水稻与旱稻属于不同的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 D. 生活型
4.下列关于K—对策者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个体小、寿命短 B.寿命长、繁殖率低
C.个体大、繁殖率高 D.个体小、寿命长
5.在种群增长的指数式模型中,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的r值是
A.r=0 B.r<0 C.r>0 D. r=1
6.在一棵树上,生活着蚂蚁、细菌、真菌、地衣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7.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的种类或类群称为
A.伴生种 B.亚优势种 C.优势种 D. 偶见种
8.影响我国从东至西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是
A.土壤类型 B.地形 C.水分 D. 温度
9.在农田立体的种植中,主要利用
A.生态位原理 B.食物链原理 C.协同进化原理 D.物质循环原理
10.下列地区中,热量资源最丰富的是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南沙群岛 D.东北平原
11.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布留性资源的是
A.太阳能 B.石油 C.风能 D.潮汐能
12.在草→老鼠→蛇→老鹰→的食物链中,蛇属于
A.一级消费者 B.二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四级消费者
13.下列食物链中,属于腐食食物链的是
A. 青菜→蚜虫→瓢虫 B.枯枝落叶→真菌
C.马→蛔虫→原生动物 D.水稻→害虫→青蛙→蛇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气相型循环的是
A.氮循环 B.磷循环 C.钾循环 D.钙循环
15.在一片草原中,狐狸因野兔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而狐狸数量的增加,导致野兔的数理逐渐减少,并最终导致狐狸数量减少,这种现象发球生态系统的
A.生境调节 B.多元重复补偿 C.反馈调节 D.系统结构调节
16.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半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17.下列自然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
A.热带森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荒漠与半荒漠
18.设I为摄食量,A为同化量,NP为生产量,n为营养级数,下列属于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是
A.林德曼效率= B.组织生长效率=
C.生态生长效率= D.同化效率=
19.引起水体富养化作用的两种关键元素是
A.磷和钾 B.氮和钾 C.氮和磷 D.磷和镁
20.化肥属于
A.自然辅助 B.生物辅助能
C.直接工业辅助能 D.间接工业辅助能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生态型是生物对环境趋异适应的结果。
22.环境的随机变化很容易造成种群数量的规则波动。
23.某生物在不受其他生物竞争时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学。
2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可逆的。
25.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描述能量转化的效率与方向。
26.生物小循环是开放式的循环。
27.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调节属于个体水平上的调节。
28.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引起的。
29.水资源包括降水量、河川径流与地下水。
30.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按生物组成层次划分,生态学可以划分为 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生态学、生态系统学等分支学科。
32.种群在不受资源限制的条件下,表现为 增长;种群在有限的资源的条件下,表现为 增长。
33.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 结构与 结构。
3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 与 。
35.生态系统的信息有多种,声、光、电属于 信息,酶、维生素、生长素属于 信息。
36.某一森林的现存量为300t/hm²,年净生产量为20t/hm²,其更新率为 ,更新期为 年。
37.生态系统有两大类能量的生产,即 生产与 生产。
38.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有 能、生物化学能和 能3种表现形式。
39.按资源是否可以被重复利用的特征,森林和草原属于 资源,石油和煤炭属于 资源。
40.有重金属污染“五毒”之称的重金属是指 、镉、铬与类金属砷。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1.生态学
42.最小因子定律
43.生物量
44.物质循环的库
45.资源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47.举例说明种间的五种相互作用。
48.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9.生态系统的组成万分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0.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51.阐述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